青州。
凤凰山下,孝妇河畔,博古县城,颜神古镇。
赵小楼肩扛鸟铳,背着行军背包,腿上打着绑腿,跟随着队伍从城里出发,沿孝妇河往北而行。⑧①ZW.ćőm
秋高气爽,河畔的田间地头,青纱帐不见。
秋分已过,夏玉米大片收获,凡是山坳与斜坡,一片片的玉米地都披上了层黄衣。农民们正高兴的在地里收获着玉米,一个个玉米棒子瓣下,装满柳筐草袋。
男人们高兴的挑着沉甸甸的玉米,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。
在山里呆久了,难得来到山下,赵小楼一行都感觉很兴奋,看着这丰收的喜悦,也莫名觉得高兴。
“今年的玉米收成挺好呢!”
“这玉米棒子好大一个。”
“看来蝗虫影响不大。”
刘队副道,“这茬晚玉米收了,正好种小麦。”
这么多玉米丰收,连过路的神策军将士们都觉得喜悦。
他们此行要前往百里外张店镇。
张店和金岭、颜神镇,是此时淄川一带三大重镇,此时三镇有两个在大明控制的青州府,只有一个张店镇却是在济南府清军控制下。
眼下秋收季节,一直在青石关苦苦训练的神策镇,也终于获得了出兵任务,一路进攻泰安府内,一路则进入济南府内。
赵小楼他们部就是进济南,前往张店。
玉米丰收之时,明军要开始收粮了,向百姓买粮,打击下乡收粮的清军,甚至要夺取一些乡集据点,进一步挤压清军的空间。
“这河为啥叫孝妇河啊,以前出过什么有名孝妇吗?”张铁柱问。
“以前刘队副不是讲过吗,你不好好听,”
“刘队副,你再讲讲。”
此时队伍刚离开青石关经颜神镇向北而行,虽已经踏入济南府境内,但这一片地区,其实反而一直是明军势力范围,附近乡绅百姓等也受明军庇护,清军都不敢来,所以百姓们有事都找明军,大家也比较放松。
连甲都是打包背在身上,轻装前进的。
“好,说起这孝妇河啊,那是有个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了,这也跟咱们博山县以前叫颜神镇有关的,说以前齐地有个妇人叫颜文姜,年轻守寡,依然孝敬公婆,精心侍奉,远道挑来甜水,不以三九严寒、盛夏酷暑而中断,最后感动了上天,于是将灵泉生于颜文姜室内。
而她凶恶的婆婆见她不再挑水,却天天有水,心生怀疑,找借口将儿媳打发出门,进颜文姜房间挑去灵泉上的笼盖,泉水喷涌而出,于是流成孝妇河。”
后来那里就成了灵泉镇,到了唐代时,有人在镇上建起一座颜文姜庙,唐人统称孝妇庙。到了宋代时,更有人说她是颜回后代,从此又沾圣裔的光,被朝廷封为顺德夫人,颜文姜庙也被题额为灵泉庙了。
久而久之,灵泉镇后来渐渐又被称为颜神镇,越来越热闹,吾皇又特设为博山县了。
博山虽然设县,但四面环山,地寡土瘠,上下四等地也不过七万多亩,其中上中两等地只有一万七,农业收入连百姓口粮都难满足,但是这里山多也矿多,煤铁铅等矿产多,在明代时,因处山区偏僻,所以私采矿产业很发达,几户人家,三五条镐,几盏灯,数条绳,一架轱辘,就能开采煤,所以这里有大量的私产小矿和大量的矿工。
私矿业发达,还带动这里的陶瓷窑业,靠近煤层的黏土是重要的烧瓷材料,而煤又是烧瓷良好的燃料。
颜神瓷器价格便宜,质地坚硬,在山东很有市场。
神策军进驻颜神镇、青石关后,这里很快恢复往日热闹,甚至因为迁都登州,还使的这里越发的兴盛了,朝廷对矿业、瓷窑等工商业的支持,更是让这里达到一个新高度。
大量的山东难民涌入后,朝廷又在这边招聚流民屯垦,推广种植玉米、土豆、红薯、高粱等,漫山遍坡也到处种上了杂粮,又有从青岛、莱州、海州等地不断运来的粮食,极大的让这里兴盛起来。
所以不仅颜神镇,就是相邻济南边境上的这些乡村,都非常拥护大明。
今年两度起蝗虫,夏季还涨过次大水,黄泛区一片泽国,百姓受灾不小。
而大明积极救灾,尤其是还发布命令,鼓励百姓捕蝻灭蝗挖虫卵,运粮过来向灾民们收购蝗虫蝻、蝗虫卵。
以粮易蝗,也可以换钱。
蝗蝻三斤,给粮一斤。蝗卵一斤,给粮三斤。
还到处派人去传播捕蝗灭蝗的办法,如在淹过水的河滩地挖开土找虫卵,在蝗虫刚出卵的蝻虫阶段,利有他们趋光、不会飞等特殊,挖沟、烧火等方式引诱,然后用网捕捉,拿水浸死,再晒干,拿去换粮。
绍天朝不仅在清占区边境上设立收蝗点,还派人深入清占区的山东河南各地收蝗。
蝗虫能换粮,对于那些百姓来说,谁不高兴,在这刺激下,本来动荡混乱的中原,是很难有效组织灭蝗的,但最终却硬生生的在绍天朝的这种蝗粮交换下给控制住了,虽各地零星起蝗,却没形成席卷中原的特大蝗灾。
要不然,孝妇河连接这些玉米哪还有收获,蝗虫最喜欢吃这些青了。
路边采玉米的农民看到赵小楼他们经过,还特意跟他们笑着打招呼,要他们去摘些玉米。
李宝泉摆手。
天天训练,不仅练武艺,也总是强调军纪,可没人敢随便拿百姓的东西。
那农民见他们不去摘,直接就背了筐过来,直接往他们怀里塞,搞的他们连连推辞,你推我让的。
“怒发冲冠,唱!”刘队副带着大家唱起歌,继续行军。
秋日里,孝妇河边山道上,红色戎服的明军御营神策军犹如火龙蜿蜒而行,在这金黄的深秋里添了一抹重彩。
赵小楼他们抵达西村时,上面传来命令,让他们营就在西村休息驻扎。
天色还早,军官们指挥辅兵开始在村外立营搭帐篷。
村里恰好有保长在组织收粮,这里是济南府淄川县下,但这保长却是大明任命的,本地编设保甲,组建乡团,都是听命于博山县。
秋收开始,保长们就开始下村收粮。
不管是玉米还是谷麦等,到收获季节都会第一时间收粮。
百姓们也向博山县交地丁银,留足口粮外,也把剩余的粮食统卖给县里。
从今年开始,整个绍天朝控制区内,都不再粮折银,而是征收本色,种什么交什么。
征收也非常简单,先把地的大小亩统一为标准亩,再把上中下各等田,以及地、滩等都折成标准亩。
每亩或征粟、或征麦、或征谷,种什么征什么,亩征田赋二斗,摊丁银二升,再加归公火耗二升二合,总共就是亩征二斗四升二合。
不同粮按比例折算成稻麦。
除此以外,不再有其它的征收,什么捐派、加征、三饷、附加,统统没有了,十分简化,最重要的是,实际负担比过去减少许多。
以前就算明面上亩田赋才几合,但各种附加,尤其是诸如浮收、耗羡这些,往往是正赋的几倍,百姓更苦于役。
现在役全折为丁银,随亩征收,且还是固定数,丁虽添加,但永不加赋。
甚至种玉米也红薯的,也可以折成谷麦这样的主粮交地丁,还是统一的折算标准。
对于拥有田地的百姓来说,一亩地上缴两斗半不到的地丁,其实不到产出的十之一,还能分两季缴纳。
没有地的佃户们甚至都不需要缴地丁,向地主交租就行了,他们也不用担心地主把地丁再摊到他们头上,因为官府规定,秋收地主和佃户四六分,夏粮归佃户。
地主们的地,收成上缴完地丁后,还能留下三成左右。
而百姓辛苦耕种后,虽缴四成租,可也总算还是能够生活的。
之前鞑子控制这里时,征粮名目极多,什么驿站、贡脚、地租、漕仓、俸工、规复耗羡等名目,漕米项里还有白粮、黑豆、漕折、恤孤、耗半、脚费、公费、塘工捐、积谷、学捐。
又有辽饷、剿饷、练饷。
三饷里已经包含练饷了,可地方又征饷捐,每亩银五分,说是建乡团。然后又征河费,其它诸如自治捐、义教捐、户籍捐,甚至清丈费、征收费等名目繁多。
这些附加的费用,比正赋还高出一倍多,然后交粮的时候,最大头还是浮收,普通百姓交粮,他们各种手段,最后交粮一石,实际上却要交两石多。
有时又要折银,结果折来折去,负担又增添。
百姓根本搞不清楚这些税赋加征等到底有多少名目,反正衙门随意加派,不管干什么,直接给百姓加征就是了,甚至每次征收,还要又额外收一笔征收费,以及火耗。
反正最后实际缴纳,往往超过产出一半以上。
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,许多人直接弃地逃亡,没逃的又还得承担逃亡的税赋,不给活路。
自明军来了后,税赋简单化。
过去的各种什么役啊费啊,全都统一为丁银,且定了一个固定值,每石田赋粮,加征一斗丁银粮。
不管地方有多少役,需要多少办公费等等,这个丁银都不变,田赋也不变。
最后再加一成火耗,没有其它各种什么征收费,火耗,耗上耗,浮收等了。
各种田地坡林,大小亩也都统一折成标准亩征收。
到今年更是直接实物征收,下乡征收。
之前崇祯时,再到鞑子来,百姓负担,得上缴土地所出三五成甚至更多,而现在,这么简化减负后,实际控制在了土地收成一成以内,甚至灾荒时还有减免。
所以百姓交粮很积极。
粮食收获,晒干后,立马就开始缴纳,而粮食厅也是派人下来与各地保甲先负责征收,最后收入各乡镇的粮站,然后再往府县的粮仓转。
从乡镇的粮站,到府县的粮仓,在交通线上,还设有众多转运仓,在一些重要的核心要地,还设有大储粮仓,驻军之地,还设有军仓。
这个全新的粮食收购、储备网络,为大明控制区设配、供应粮食,把粮食设配供应发挥到极致。
“大家交粮很积极啊,排着队。”
“嗯,我也没看到有那些吏役做威做福。”
队长李宝泉笑道,“以前地方各种开支,就靠那点粮银里弄了,甚至这还是他们捞钱的重要机会,但现在不一样了。”
如今官员有养廉银,各级衙门有公使银,上面还有预算划拔,增加了官、吏编制和俸禄,如驿站、学校等开支,都不再是由地方自己负担,而是财政划拔。
再有一个,就是上面监管的严。
征粮这事,直接由粮食厅负责,又有巡抚、分巡,总督、布政、按察使、巡按,甚至巡粮御史等层层监督,谁敢再乱伸手。
尤其是处罚起来严厉啊。
像以前收个粮,还搞大小斗,还踢斛淋尖这些,现在谁敢动手脚,那是军法从事。不怕你有手段,就怕上面动真格的。
所有东西简化以后,百姓也不会晕头转向搞不清楚了,就一亩两斗四升二合粮,敢额外多征项目,那随时可以上告。
这固定的粮,要是搞大小斗等浮收,相差大点也是一样可以上告。
以前他们一石粮敢浮收成两石多甚至三四石,但现在一石粮称量时,敢多收两三升,都是大事。
“我老家浙江严州,早就这样搞了,现在种地负担很轻,地丁火耗不超过收成的一成,种子等也没多少,如果是自己的地,一家种上五亩地交完地丁,以及种子等开销外,可以留足一家口粮,还能有些卖。再种一亩桑或二亩棉,养蚕织布,足够自家穿,还能卖钱买油盐酱醋后剩余个几两的。”
赵小楼之前一直努力攒钱,把军饷大都寄回了老家,老家严州山里地便宜,买了不少地,一家人自耕自足,又种了桑树和茶园,养蚕织丝和种茶叶,有不少经济收益。
甚至农闲时,兄弟们还能去工坊打零工补贴家用。
赵小楼现在就等着御营发老婆了。
“你说怎么以前朝廷征收那么重,还总没钱,现在就征这么点,又养官吏又养兵,够用吗?”张铁柱问。
“那是因为朝廷现在征收工商税,还有茶盐酒矿香料等专卖,又有海关,还有手工作坊、贸易、和买等获利,加上厘金,所得都快有地丁多了,听说地丁折银不过三千万,但其它这些各项都也有两千多万了,这么大多收入,当然足够了。”队长李宝泉道。
刘队副却笑着道,“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,以前不管是崇祯时,还是鞑子来后,百姓负担重,地里所出五成以上上缴了,但其实并没有进入国库。
真正税赋征收额其实很低,而且地方留存数较大,上缴国库的只有部份。
再一个,百姓缴的大头,其实都是各种地方的附加、耗费,这些可没进国库,其实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们拿走了大半。
所以百姓缴纳再多,朝廷还是没钱。
而如今我们百姓虽然只上缴一成左右收成,但朝廷是实实在在拿到手的,连那一成火耗都是归公入库,你说能一样吗?”
以前征收税赋,完征率也很低,所以百姓缴的多,朝廷却收的少,尤其是那些士绅官僚们优免,上下勾结,田亩不清,朝廷的税征的是一踏糊涂,一直以来都是那些官吏们下下勾结贪污,中饱私囊,谁又管朝廷。
以前卫所军户都成了叫花子,地被军官、官僚、勋臣侵占,大量军田既供应不了卫所军粮,还得地方补给,现在呢,大量屯所军田清理出来后,卖的卖,租的租,不仅这些田全都能收上地丁银来,而且还有大笔卖地银、田租额外收入。
明初,各地卫所屯田数达到八十九万顷,永乐时国家得卫所屯田籽粒粮两千三百多万石,而同年民田税粮不过三千一百多万石。
到了明末时,这么大数量的卫所屯田,不仅养不了卫所兵,也不能给国家额外上缴粮食,还得靠卫所附近府县提供月粮,这天坑啊。
超过全国耕地总数一成的卫所屯田,释放出来后会有多惊人?
甚至经历大明二百多年,各地许多开垦的荒地,其实大多隐瞒不报,从不缴田赋的。
说笑着,营官派人来传令。
“后勤处刚跟村里买了批玉米,营座让各队前领取。”
行军在外,沿途能够采买到粮食等物资,自然是要就地采买的,后勤处甚至还采买了不少蔬菜以及一些鸡鸭、猪等。
“赵小楼,跟我一起去后勤处领玉米。”
后勤处采买了不少玉米等,辅营装了好几大车,战营各哨队去领了三天的量。
两人背回来一百多斤玉米棒子,收获后晒了好些天后,还散发着香甜,“今晚煮玉米棒子吃,剩下的棒子都剥了,咱们接下来三天的口粮了。”
“队长,没领到猪肉,鸡鸭啥的吗?”
“鸡鸭就别想了,估计猪肉一会能分到点,先剥玉米吧,剥好了还可以送到辅营碾成玉米面,就可以做窝窝头了。”
“不就一人十斤棒子吗,这要的了啥功夫,一会就好。”张铁柱一脸轻松。
“这新收的玉米就是香,”赵小楼拿着个饱满的玉米棒闻着,他老家浙江严州,他以前都没吃过玉米,这玩意软糯香甜,就煮着吃比做成饼或窝头还好吃。
“要我说啊,现在到处收玉米,咱们去张店镇,这路上根本用不着买啊,买这么多还得背着,多累啊,走到哪,现买现吃就好了。”
“都少说几句,赶紧干活,还有重申啊,不许擅自离营,更不许骚扰百姓,谁要是违犯军纪,被宪兵抓到,吃鞭子甚至砍脑袋是活该,但不要连累大家,都给老子老实点,没事就赶紧休息,明天还要赶路,可别等过几天真要上阵了,却一个个没精打彩,全成了怂货,给老子丢脸。”队长李宝泉一边分玉米棒子,一边严厉提醒队员们。
“一会请刘队副继续跟咱们上课,”
“嗯,一会咱们再讲讲鸟枪九进十连环战术,尤其是攻城时的一些注意事项。”刘队副道。
张铁柱不满,“这行军在外,晚上还要讲这劳什子,就不能安稳的歇歇?”
“就你话多,闭嘴。”李宝泉骂道。
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
“沈兄!”
“嗯!”
沈长青走在路上,有遇到相熟的人,彼此都会打个招呼,或是点头。
但不管是谁。
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,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。
对此。
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。
因为这里是镇魔司,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,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,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。
可以说。
镇魔司中,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。
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,那么对很多事情,都会变得淡漠。
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,沈长青有些不适应,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。
镇魔司很大。
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,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,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。
沈长青属于后者。
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,一为镇守使,一为除魔使。
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,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,
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
然后一步步晋升,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。
沈长青的前身,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,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。
拥有前身的记忆。
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,也是非常的熟悉。
没有用太长时间,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。
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,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,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,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。
此时阁楼大门敞开,偶尔有人进出。
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,就跨步走了进去。
进入阁楼。
环境便是徒然一变。
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,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,但又很快舒展。
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,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。
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。
八一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海上升明帝更新,第583章 进军免费阅读。https://www.81zw2.com